• 心不在焉
  • 心不在焉

注音:

ㄒ|ㄣ ㄅㄨˋ ㄗㄞˋ |ㄢ

漢語拼音:

xīn bù zài yān

釋義:

心不在其位。比喻心思不集中。語出《禮記.大學》。△「心猿意馬」

典源:

《禮記.大學》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,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,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,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。心不在焉1>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此謂脩身2>在正其心。〔注解〕(1)焉:此,這裡。(2)脩身:涵養德性,以淑善其身。脩,音ㄒ|ㄡ,通「修」。

典故說明:

《禮記》是闡發《儀禮》經義的書。《禮記》本為許多有關於「禮」的單篇文章,內容或言哲理,或論政治制度,或記禮樂器物,或述生活儀節,是儒家的禮學要籍。〈大學〉是《禮記》中的一篇,南宋朱熹,將它由《禮記》抽出,與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合為四書,為之作注,撰成《四書章句集注》。典源此段在說明正心修身的道理。所謂修身在正其心,就是自身有所憤怒、恐懼,或是有所嗜好喜樂、憂患,內心就不能端正。心不在其位,那麼看也像沒看見,聽也像沒聽見,連吃東西也不知道滋味。這就說明了修養自身,在於端正自己的內心。後來《禮記》原文中的「心不在焉」演變為成語,被用來比喻心思不集中。

書證:

01.《禮記.大學》:「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」(源)02.唐.李翱〈答韓侍郎書〉:「天下如瞽者鮮,則其墜者皆離婁也,心不在焉故也。」03.《朱子語類.卷一一七.朱子十四.訓門人五》:「然應事接物之際,苟失存主,則心不在焉;及既知覺,已為間斷。」04.《二刻拍案驚奇.卷三》:「翰林心不在焉,一兩句話,連忙告退。」05.明.高明《汲古閣本琵琶記.第二二齣》:「你新絃既撇不下,還思量那舊絃怎的,我想起來,只是你心不在焉,特地有許多說話。」06.《醒世恆言.卷三二.黃秀才徼靈玉馬墜》:「至晚劉公親自送入書館,鋪設極其華整,黃生心不在焉,鬱鬱而已。」07.《歧路燈.第五九回》:「譚紹聞心不在焉,竟是未曾聽著。」

用法說明:

【語義說明】比喻心思不集中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心思不專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他上課心不在焉,一直望著窗外發呆。<02>看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,連酒倒溢了都不知道。<03>你是不是心不在焉,否則打字怎麼錯得這麼離譜。<04>我也不知怎麼搞的,最近做什麼事情總是心不在焉的。<05>他上課時老是心不在焉,所以老師講什麼,他根本不知道。<06>老師走到心不在焉的同學身邊,摸摸他的頭說:「該回神了!」<07>「什麼時候回來的?」爸爸一邊看著報紙,心不在焉地問著他。<08>接到女友的信後,他就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,上班根本心不在焉。<09>進行化學實驗時,千萬要專心一志,不可心不在焉,否則後果難以想像。<10>她表面裝作心不在焉的樣子,其實內心裡是何等緊張,真害怕他說出任何拒絕的話來。

近義:

魂不守舍 漫不經心

反義:

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