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汗流浹背
- 汗流浃背
注音:
ㄏㄢˋ ㄌ|ㄡˊ ㄐ|ㄚˊ ㄅㄟˋ
漢語拼音:
hàn liú jiá bèi
釋義:
「汗流浹背」指汗流很多,溼透了背部,本用以形容非常慚愧、驚恐的樣子。語本《史記.卷五六.陳丞相世家》。後亦用以形容工作辛勞,汗出溼背。
典源:
《史記.卷五六.陳丞相世家》孝文皇帝1>既益明習國家事,朝而問右丞相勃2>曰:「天下一歲決獄3>幾何?」勃謝曰:「不知。」問:「天下一歲錢穀出入4>幾何?」勃又謝不知,汗出沾背,愧不能對。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。平曰:「有主者。」上曰:「主者謂誰?」平曰:「陛下即問決獄,責廷尉;問錢穀,責治粟內史。」〔注解〕(1)孝文皇帝:漢文帝劉恆(西元前202∼前157),漢高祖劉邦之子,繼漢惠帝即位。施政採黃老治術,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。仁慈恭儉,廢除殘酷的刑罰。天下豐殷,四境和平。(2)勃:周勃(?∼西元169),西漢沛縣人。秦末跟隨劉邦起義,屢立軍功,封絳侯。後平呂氏之亂,迎文帝即位,拜右丞相,卒諡武。(3)決獄:判決獄訟。(4)錢穀出入:賦稅收支。錢穀,賦稅。
典故說明:
「汗流浹背」原作「汗出沾背」。西漢初年,由於惠帝才智平庸,朝政由呂太后把持,並分封其家族兄弟為王。呂后去世後,太尉周勃帶兵誅殺呂氏諸王,剷除呂氏的勢力,並迎高祖劉邦的另一個兒子劉恆為帝,是為漢文帝。文帝即位後,右丞相陳平認為周勃平定呂氏之亂,鞏固漢室的天下,功勞比自己要大得多,於是自願將右丞相的位子讓出。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,周勃成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,陳平則降為較低的左丞相。有一天早朝時,漢文帝問周勃說:「國家一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?」周勃過去都是掌管軍事,對這些事情並不了解,只好回答不知。文帝又問:「國家一年的稅收支出又是多少?」周勃也太不清楚,只好又回答不知。文獻中使用「汗出沾背」來形容周勃對政事一問三不知,心裡感到十分著急、慚愧,汗流了滿身,背都溼透了。後來「汗流浹背」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,形容非常慚愧、驚恐的樣子。亦用於形容工作辛勞。
書證:
01.《後漢書.卷一○.皇后紀下.獻帝伏皇后紀》:「操出,顧左右,汗流浹背,自後不敢復朝請。」02.《隋書.卷五七.盧思道列傳》:「周氏末葉,仍值僻王,斂笏升階,汗流浹背,莒客之踵躋焦原,匹茲非險,齊人之手執馬尾,方此未危。」03.《五燈會元.卷一八.法輪應瑞禪師》:「師憤然欲他往,因請辭,及揭簾,忽大悟,汗流浹背。」04.《蕩寇志.第四一回》:「這句話分明青天打下霹靂,蔡京心有暗病,直嚇得汗流浹背,魂不附體。」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.第一回》:「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,冷時便渾身發抖,熱時便汗流浹背,不住的面紅耳赤,意往神馳,身上不知怎樣才好。」
用法說明:
一、【語義說明】汗流很多,溼透了背部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流汗如雨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句】<01>跑完馬拉松全程後,選手個個汗流浹背。<02>今天實在熱,即使只穿件汗衫,仍然汗流浹背。<03>在這大太陽下工作,常是一會兒,就汗流浹背了。<04>請你將冷氣打開吧!這房間熱得我汗流浹背,根本睡不著。<05>火場溫度實在太高了,即使大冷天,消防隊員仍然汗流浹背。二、【語義說明】形容非常驚恐的樣子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驚懼恐慌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句】<01>看到眼前這恐怖的景象,直嚇得他汗流浹背。<02>車子差點翻落山谷,大家吃驚之餘,慶幸命雖保住,但汗流浹背,著實出了一身冷汗。三、【語義說明】形容工作辛勞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艱辛勞苦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句】<01>為了布置會場,他忙得汗流浹背。<02>看著工人工作得汗流浹背,他的內心不由得感動起來。
近義:
汗出如漿
汗如雨下
揮汗如雨
參考語詞:
汗出沾背
流汗沾背
汗流浹體
汗流洽背
洽背汗流
流汗浹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