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茅塞頓啟
- 茅塞顿启
注音:
ㄇㄠˊ ㄙㄜˋ ㄉㄨㄣˋ ㄑ|ˇ
漢語拼音:
máo sè dùn qǐ
釋義:
義參「茅塞頓開」。見「茅塞頓開」條。
典源:
此處所列為「茅塞頓開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孟子.盡心下》孟子謂高子1>曰:「山徑之蹊間,介然2>用之而成路;為間3>不用,則茅塞4>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。」〔注解〕(1)高子:戰國時齊人,生卒年不詳,嘗學於孟子。(2)介然:堅固貌,有專一的意思。(3)為間:隔些時候。(4)茅塞:茅草塞住山徑。
典故說明:
此處所列為「茅塞頓開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茅塞」是指山徑少人走,叢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徑,語出《孟子.盡心下》。在這章中,孟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為學不能專心有恆,那就會像山間的小路一樣,常常走動,就會變成一條大路。但如果隔一些時間沒有人走,茅草就會阻塞山路。意思是說,聖人之道,要學而時習,不可捨而不修,否則就像茅草塞路一樣。勉勵高子要恆心向學,德業才可精進。「茅塞子之心」是指高子的心已經被茅草塞住了,後來「茅塞」一語就用來比喻「閉塞的心思」,也可以指的是疑惑。「頓開」的意思就是「豁然了悟」的意思。往往是因為受了指點,突然間想通了。所以「茅塞頓開」一語就可以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,頓時豁然了悟。
書證:
01.明.崔元吉〈田間四時行樂詩跋〉:「甲寅秋,始執經講下,不旬日,茅塞頓啟。」
參考語詞:
茅塞頓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