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文質彬彬
  • 文质彬彬

注音:

ㄨㄣˊ ㄓˊ ㄅ|ㄣ ㄅ|ㄣ

漢語拼音:

wén zhí bīn bīn

釋義:

作為一個君子,必須文采和實質均備,表裡一致。語出《論語.雍也》。後用「文質彬彬」形容人舉止文雅,態度端莊。也用作形容文章內容與辭采並茂。

典源:

《論語.雍也》子曰:「質勝文則野1>,文勝質則史2>。文質彬彬3>,然後君子。」〔注解〕(1)質勝文則野:實質勝過文采,就顯得鄙略。(2)文勝質則史:文采勝過實質,就顯得虛華。(3)彬彬:不同事物配合適當的樣子。

典故說明:

孔子(西元前551∼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時魯國人。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,並開平民教育之先河,主張「有教無類」、「因材施教」,後世尊為「至聖先師」。《論語》一書是孔子應答弟子、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,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。孔子認為,一個人如果內在的實質勝過了外在的文采,就會顯得質樸;而文采勝過實質的話,就會因為文辭過於繁雜而顯得虛華。只有在端莊的外表禮儀和崇高的內心修養配合協調,才能達到表裡一致,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。後來「文質彬彬」被用來形容人舉止文雅,態度端莊,或形容文章內容與辭采並茂。

書證:

01.《論語.雍也》:「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後君子。」(源)02.《後漢書.卷三.肅宗孝章帝紀》:「敷奏以言,則文章可採;明試以功,則政有異跡。文質彬彬,朕甚嘉之。」03.南朝梁.蕭統〈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〉:「夫文典則累野,麗亦傷浮;能麗而不浮,典而不野,文質彬彬,有君子之致,吾嘗欲為之,但恨未逮耳。」04.《梁書.卷三.武帝本紀下》:「天情睿敏,下筆成章,千賦百詩,直疏便就,皆文質彬彬,超邁今古。」05.唐.王勃〈三國論〉:「文帝富於春秋,光膺禪讓,臨朝恭儉,博覽墳籍,文質彬彬,庶幾君子者矣。」06.元.白樸《東牆記.楔子》:「文質彬彬一丈夫,千里尋師為學謀。」07.清.王夫之《尚書引義.卷六.畢命》:「蓋離於質者非文,而離於文者無質也。……故文質彬彬,而體要立矣。」08.《鏡花緣.第一五回》:「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質彬彬,極其清秀。」

用法說明:

一、【語義說明】形容人舉止文雅,態度端莊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舉止高雅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他文質彬彬的儀表,確實迷倒不少追求者。<02>看他文質彬彬,談吐不俗,是一位有為的年輕人。<03>我喜歡的是文質彬彬的人,可不是你這種粗鹵的莽漢!<04>別看他平日文質彬彬,打起球來,可一點都不讓對方有喘氣機會。二、【語義說明】形容文章內容與辭采並茂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文豐辭美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一篇好文章,必定內容充實,辭采豐茂,文質彬彬才能行之久遠。<02>文章寫作要能達到文質彬彬,麗而不浮,典而不野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近義:

彬彬有禮 溫文爾雅 謙恭有禮

反義:

放蕩不羈 俗不可耐

參考語詞:

彬彬文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