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風雨調順
  • 风雨调顺

注音:

ㄈㄥ ㄩˇ ㄊ|ㄠˊ ㄕㄨㄣˋ

漢語拼音:

fēng yǔ tiáo shùn

釋義:

義參「風調雨順」。見「風調雨順」條。

典源:

此處所列為「風調雨順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六韜》(據《舊唐書.卷二一.禮儀志》引)武王1>伐紂2>,雪深丈餘,五車二馬,行無轍跡,詣營求謁。武王怪而問焉,太公3>對曰:「此必五方之神4>,來受事5>耳。」遂以其名召入,各以其職命焉。既而克殷6>,風調雨順。〔注解〕(1)武王:周武王,姬發,生卒年不詳,文王之子。因商紂暴虐無道,乃率領諸侯伐商,大戰於牧野,敗紂而代有天下,都鎬京。在位十九年崩,諡曰武。(2)紂:商紂,商朝最後一任君王。名辛,為帝乙的兒子,史稱為「紂王」。曾平定東夷,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、淮河流域。雖才力過人,然拒諫飾非,耽於酒色,暴斂重刑,導致民怨四起。周武王東伐至盟津,諸侯叛商者八百。戰於牧野,紂軍敗,自焚於鹿臺。(3)太公:太公望呂尚,字子牙,東海人。本姓姜,其先封於呂,從其封姓,故稱為「呂尚」。年老隱釣山林,周文王出獵,遇於渭水之陽,相談甚歡,載與俱歸,立為師。後佐武王克殷,封於齊。(4)五方之神:東西南北中之神。東方之神行屬木,南方之神行屬火,西方之神行屬金,北方之神行屬水,中央方之神行屬土。(5)受事:接任辦事。(6)殷:朝代名。西元前1751∼前1111。成湯始號為商,傳至盤庚,改號為殷,故稱為「殷商」。

典故說明:

此處所列為「風調雨順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風調雨順」的意思是風雨及時而適量。這個成語可用來形容豐年安樂,天下太平的景象。典源出自《六韜》。《六韜》記載太公姜尚與周文王、武王商討如何推翻商朝的謀劃內容,共有六篇。前二篇文韜、武韜為政治的戰略,後四篇龍韜、虎韜、豹韜、犬韜,則是軍事的戰略。《舊唐書》有一段《六韜》佚文記載:武王伐紂,天下大雪,雪深三尺,突然有五人乘馬車,後面跟著二人騎馬,到營帳前求見武王。武王覺得很奇怪,就問太公姜尚,太公說:「他們是五方之神,天意要您建立周朝,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。」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,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,救眾生於水火之中。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,五神完成任務,隨即返回天庭。從此風雨及時,五穀豐收,人民富樂安康,天下太平。「風調雨順」即摘自典源,用來形容豐年安樂,天下太平的景象。

書證:

01.唐.徐賢妃〈諫太宗息兵罷役疏〉:「自貞觀以來,二十有二載,風雨調順,年登歲稔,人無水旱之弊,國無饑饉之災。」02.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.卷八》:「仁恤斯民,庶幾克享天心,風雨調順,年穀豐稔。」

參考語詞:

風調雨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