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執迷不省
  • 执迷不省

注音:

ㄓˊ ㄇ|ˊ ㄅㄨˋ ㄒ|ㄥˇ

漢語拼音:

zhí mí bù xǐng

釋義:

義參「執迷不悟」。見「執迷不悟」條。

典源:

此處所列為「執迷不悟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※#晉.釋道恆〈釋駁論〉(據《弘明集.卷六》引)1>然垣牆峭峻,故罕得其門;器宇幽邃,稀入其室。是以道濟彌綸,而理與之乖;德包無際,而事與之隔。子執迷自畢2>,沒齒3>不悟,蓋有以也。夫日月麗天,而瞽者莫睹其明;雷電震地,而聾者不聞其響,是誰之過與?而方欲議宮商之音,蔑文章之觀,真過之甚者。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見於南朝梁.武帝〈移檄京邑〉。(2)自畢:自我限制。(3)沒齒:終身,永遠。〔參考資料〕南朝梁.武帝〈移檄京邑〉(據《梁書.卷一.武帝本紀》引)今資斧所加,止梅蟲兒、茹法珍而已。諸君咸世冑羽儀,書勳王府,皆俛眉姦黨,受制凶威。若能因變立功,轉禍為福,並誓河、岳,永紆青紫;若執迷不悟,距逆王師,大眾一臨,刑茲罔赦,所謂火烈高原,芝蘭同泯。勉求多福,無貽後悔。賞罰之科,有如白水。

典故說明:

此處所列為「執迷不悟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執迷不悟」是指人堅信錯誤的觀念,無法醒悟,「迷」即是迷惑之意。東晉時,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日劇,僧侶們的政治勢力日漸龐大,道德也日趨墮落,引起不少人的批評。僧人釋道恆有感於時人對佛教的質難,作〈釋駁論〉斥責僧人的所作所為,並說他們「執迷自畢,沒齒不悟」,就是指他們固執自信,永遠也不知道悔悟。後來「執迷不悟」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,形容人堅持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。稍晚,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這句成語。他在前朝被封為征東將軍,為朝廷帶兵東征,剷除地方勢力。出發前寫了一篇〈移檄京邑〉,向當地的領袖喊話,說他們受到良好的教養,只是受制於惡人,才不得不為亂。若歸順朝廷,即能轉禍為福。但若還是「執迷不悟」,與朝廷對抗,一旦大軍壓境,將會萬劫不復。此處的「執迷不悟」就是這樣的用法。

書證:

01.《三國演義.第七九回》:「汝死已臨頭,還自執迷不省。」

參考語詞:

執迷不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