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不倫不類
  • 不伦不类

注音:

ㄅㄨˋ ㄌㄨㄣˊ ㄅㄨˋ ㄌㄟˋ

漢語拼音:

bù lún bù lèi

釋義:

「不倫不類」有兩種解,一是不合道理、法式,二是不像樣。語本唐.劉知幾《史通.卷一六.雜說上》。後用「不倫不類」形容事物不成體統。△「不三不四」

典源:

唐.劉知幾《史通.卷一六.雜說上》《公羊》云:「許世子止弒其君。」「曷為加弒?譏子道之不盡也。」其次因言樂正子春之視疾,以明許世子之得罪。尋子春孝道,義感神明,固以方駕曾、閔,連蹤丁、郭。苟事親不逮樂正,便以弒逆加名,斯亦擬失其流,責非其罪。蓋公羊、樂正,俱出孔父門人,思欲更相引重,曲加談述。所以樂正1>行事,無理輒書,致使編次不倫2>,比喻非類,言之可為嗤怪3>也。〔注解〕(1)樂正:樂正子春,春秋人,生卒年不詳。曾子弟子,事親至孝。(2)不倫:不合道理,不像樣。(3)嗤怪:可笑而奇怪。嗤,音ㄔ,譏笑。

典故說明:

《公羊傳》是春秋三傳之一,舊題為子夏弟子公羊高所撰,是專為解釋孔子的《春秋》所作的,後世有許多學者為之註疏訓詁,其中所記載的內容亦經常被文人加以引用討論。在《春秋.昭公十九年》中有「許世子止弒其君實」這樣的記載,當時許悼公得了瘧疾,喝了太子許止所進的藥之後就死了。關於這個「弒」字的解釋,各家說法不一,有的人認為進藥本是醫官的職責,太子親自進藥必別有居心;另一派人則認為瘧疾不是絕症,治瘧疾的藥也不會致人於死,太子所進的藥必有問題,所以才說是太子弒父。而《公羊傳》解釋這段經文時,卻認為孔子用「弒」字,是要譏諷太子許止沒有盡到孝道,並且舉出樂正子春事奉生病父親的例子做為佐證。劉知幾對此十分不以為然,他認為樂正子春的孝行足為楷模,許悼公死於政治謀殺也是事實,怎麼會是因為太子許止沒有樂正子春孝順,就被冠以「弒君」的罪名呢?劉知幾認為公羊高是為了彰顯同是孔子門人的樂正子春的德行,所以扭曲事實加以解說,例子舉得不對,罪名也定得太過牽強,沒有達到原本彰顯樂正子春孝行的用意,反而變得十分可笑。後來「不倫不類」這句成語,就從劉知幾《史通》中的「編次不倫,比喻非類」演變成,用來形容事物不成體統。

書證:

01.明.吳炳《療妬羹.第一四齣》:「眼中人不倫不類,&00129_w01.jpg;中人不伶不俐。」02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.第八一回》:「張百萬便安心樂意做國丈,天天打算代女婿皇帝預備登極。買了些綾羅綢緞來,做了些不倫不類的龍袍。」03.《兒女英雄傳.第一五回》:「只見屋裡,也有幾件硬木的木器,也有幾件簇新的陳設,只是擺得不倫不類。」04.《紅樓夢.第六七回》:「王夫人聽了,早知道來意了,又見他說的不倫不類,也不便不理他。」05.《鏡花緣.第二回》:「那歌舞是件有趣的事,怎麼要那不倫不類的百獸亂鬧起來!」

用法說明:

【語義說明】形容事物不成體統。貶義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不合事理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她那身打扮,怎麼看都是不倫不類。<02>你把這身戲服穿來學校,豈非不倫不類?<03>他聽對方話說得不倫不類,就藉口離開了。<04>現代年輕人的穿著,好像越不倫不類,越能流行。<05>你不要跟這些不倫不類的人交朋友,會把你帶壞的。<06>在正式場合中,穿著休閒服,就會讓人感覺不倫不類。<07>女孩子的舉止要端莊,怎可穿著不倫不類的衣服到處跑?<08>題辭不能亂用,如果賀女壽來句「彤管流芳」,豈非不倫不類?<09>這棟房子明明是洋式建築,卻蓋個中式屋頂,不中不西,不倫不類。<10>學生作文寫:「我的媽媽辛苦得像枝破掃把。」這樣形容媽媽,真是不倫不類。

近義:

不三不四 非驢非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