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體無完膚
- 体无完肤
注音:
ㄊ|ˇ ㄨˊ ㄨㄢˊ ㄈㄨ
漢語拼音:
tǐ wú wán fū
釋義:
全身上下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。形容受傷慘重,全身都是傷痕。語本《世語》。後亦用「體無完膚」比喻遭人批評、駁斥得一無是處,面目全非。
典源:
《世語》(據《三國志.卷二八.魏書.王毋丘諸葛鄧鍾傳.鄧艾》裴松之注引)師纂1>亦與艾2>俱死。纂性急少恩3>,死之日體無完皮。〔注解〕(1)師纂:三國魏人,生卒年不詳,官至益州刺史。(2)艾:鄧艾(西元197∼264),字士載,三國魏義陽棘陽人。少有大志,為司馬懿賞識,歷任尚書郎、參征西軍事、南安太守。元帝景元中,大舉伐蜀,入成都,蜀主劉禪出降。後為鍾會誣陷,被殺。(3)少恩:對人缺乏恩澤。
典故說明:
「體無完膚」原作「體無完皮」。三國時,魏任命司隸校尉鍾會為鎮西將軍,舉兵伐蜀,因遭蜀將姜維阻於劍閣,久攻不下,因此萌生退兵之意。另一魏將鄧艾趁此率軍向南轉進,深入蜀地,大破蜀軍,逼近成都。後主劉禪覺大勢已去,遂送印請降。鄧艾率軍進入成都,蜀漢滅亡。此次戰役中,鄧艾的奇襲戰術居首功,也因此他深感驕傲,不但擅自任命師纂為益州刺史,拜劉禪為驃騎將軍,又將蜀國舊臣,依其地位高低,或任命為朝廷官員,或收為下屬。鄧艾居功自傲,成為鍾會讒謗他的藉口,鄧艾從此受到司馬昭的猜忌。後來,鄧艾和司馬昭在商量滅吳之策時,意見不同,鍾會、衛瓘、師纂等人乘隙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,於是朝廷下詔逮捕鄧艾父子,派鍾會負責將他們由成都押解至京師受審。這時鍾會麾下有軍隊二十餘萬,遂密謀造反。但司馬昭對鍾會的野心亦早有防備,遂遣軍入蜀討伐鍾會,雙方在蜀宮城內外展開激戰,鍾會被殺,後由監軍衛瓘接管蜀軍。由於衛瓘亦曾參與誣陷鄧艾,怕事跡洩露,於是派人殺鄧艾父子,師纂亦在被殺之列。師纂平日為人,個性急躁,對人苛薄而缺乏恩澤,所以死狀極慘,甚至被折磨得身上的皮膚沒有一處是完好的。後來「體無完膚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受傷慘重。亦用來比喻遭人批評、駁斥得一無是處,面目全非。
書證:
01.唐.段成式《酉陽雜俎.卷八.黥》:「楊虞卿為京兆尹時,市里有三王子,力能揭巨石。遍身圖刺,體無完膚。」02.《舊五代史.卷三五.唐書一一.明宗紀一》:「事武皇三十年,排難解紛,櫛風沐雨,冒刃血戰,體無完膚,何艱險之不歷!」03.《資治通鑑.卷二七三.後唐紀二.莊宗同光三年》:「帝怒,下貫獄;獄吏榜掠,體無完膚。」04.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.卷二》:「若守己廉而奉法公,猶人行坦途,從容自適,苟貪賄罹法,猶行荊棘中,寸步不可移,縱得出,體無完膚矣。」05.《醒世恆言.卷二七.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「自此日逐尋頭討腦,動輒便是一頓皮鞭,打得體無完膚。」
用法說明:
一、【語義說明】形容受傷慘重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身受重傷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句】<01>這些流氓真狠,竟然把他打得體無完膚。<02>他從火場被救出來後,全身被燒得體無完膚。<03>這孩子被送來醫院時,全身燙傷,幾可說是體無完膚。二、【語義說明】比喻遭人批評、駁斥得一無是處,面目全非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一無完好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句】<01>這種錯誤的觀點當然會被批判得體無完膚。<02>我所提出的建議案,竟然被長官批評得體無完膚,真是讓人洩氣。<03>不管什麼事,他總有自己的意見,除非被人駁斥到體無完膚,他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和看法。
近義:
皮開肉綻
遍體鱗傷
反義:
安然無恙
完美無缺
參考語詞:
體無完皮
肌無完膚
體無完肌
身無完膚